历史上的天策——李世民功劳太大没法封 全球微头条

来源: 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-04-04 10:13:45

天策府,在某个热门网络游戏中,因为"尽诛宵小天策义,长枪独守大唐魂。"的悲壮为玩家所熟知,事实上,在真实的历史中,天策府是真实存在的,作为高祖李渊嘉奖李世民的"自置官署",天策府的建立是太宗李世民日后称帝的标志性事件之一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正史中描写道,唐朝的建立其实不是高祖李渊的功劳,而是李世民的功劳,相传是父亲沾了儿子的光。但也有说法是,史书描写不可信,史书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篡改、歪曲、阉割过的,抹杀唐高祖李渊和当时太子李建成的功劳,并把功劳安在自己头上。史书有没有被李世民篡改、歪曲过,我们已经不得而知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李世民在唐朝创立、稳固和扩张过程中,的确立下旷世奇功。

从太原起兵到攻略关中,再到打败薛仁杲、刘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各路英雄,若没有李世民的骁勇善战、四处征战、平定天下,李渊不会仅仅花了数年时间迅速统一全国,建立了唐朝。换句话说,李世民的确是唐朝不可或缺的"顶梁柱"。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,李渊需要奖赏李世民的功绩,但是又不能直接给他皇太子的地位,只能不断的给李世民加官进爵。因此,为了奖励李世民,高祖李渊设立了特有的"天策上将"这一官名,就是嘉奖李世民的功绩。

在公元621年,李世民率领大军攻下洛阳,率领大军打败王世充、窦建德的联盟军队。具体过程是这样的:李世民率领着数千名精锐骑兵,组成玄甲兵(皂衣玄甲)分成两队,交给尉迟恭、程知节、秦琼、翟长孙统领,在谷水打败王世充,然后又包围洛阳宫城。

因为洛阳城里面的守卫十分严密,李世民的军队包围洛阳城十几天也没能成功的攻破洛阳城。士气逐渐疲弱,但李世民力排众议,势必要夺下洛阳城。王世充逐渐支撑不住,窦建德的援兵到达,也被李世民一举歼灭,窦建德本人也被李世民俘虏,然后继续围困王世充,王世充在五月率兵投降,李世民大获成功。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四》:"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,皆皁衣玄甲,分为左右队。"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五》:"唐兵围洛阳……(窦建德)西救洛阳……建德将士皆溃去……秦王世民囚窦建德……以示世充……世充顿首谢罪。"

经此一役,李世民战功显赫,名声大振,威望极高,高祖李渊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,允许他在秦王府以外开府,这就是天策府。其中,李世民作为天策上将,掌全国征讨,而且地位崇高。

《旧唐书·高祖本纪》:"加秦王天策上将,位在王公上,领司徒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。"

在天策府成功建府后,李世民显得雄心勃勃,又在秦王府开设文学馆。李世民招募许多杰出人物,组成了一个政治集团。例如唐俭、杜如晦、尉迟敬德、房玄龄、侯君集、秦琼、程知节等都是李世民招募到这个集团里来的。

"天策上将"是李渊专门为李世民而设立的,掌管着军国征讨出兵等重要的事宜,实际上就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。天策上将之下设置了司马、长史、主簿、参军等等众多的属官,李世民可以自行征辟人才,天策府在当时俨然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"小朝廷"有独立的任免机制。

《旧唐书·太宗本纪》:"于时海内渐平,太宗乃锐意经籍,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。"

《旧唐书·职官志一》:"天策上将一人,掌国之征讨,总判府事。"

当时作为百官之首的职位--三师基本上就是名誉上的加官,没有实权,而且有所空缺,接下来就是李世民担任的天策上将;在亲王中,秦王李世民又是首位;下面有三公,李世民同时兼领三公中的太尉、司徒两个职位;三公以下,李世民还担任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,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同时是天策上将、尚书令、太尉兼司徒、雍州牧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、十二卫大将军、秦王,不管是在职官系统还是勋位、爵位,李世民的权利都是最高的,他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(皇帝和皇太子分别是君和储君,并不是臣子)。

武德八年十一月,李世民又担任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,也就是说李世民同时是三省中尚书省、中书省的长官,这在以三省为行政核心的唐朝中,李世民当时的官职高得无法想象。

天策上将这一职位,在给李世民在他与皇太子李建成角力中增加了重量级筹码,尤其是自置官属的权力,让他很方便的招募了许多优秀人才,比如杜淹,是他曾经采纳了房玄龄的建议招募到天策府的,就是为了不让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阵营,给太子助力。

《旧唐书·杜淹传》:"恐隐太子得之,长其奸计,于是遽启太宗,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、文学馆学士。"

武德九年,在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已经成功登上皇太子的位置,成为了储君,不再是臣子身份,也就不需要"天策上将"这个臣子职位官号,因此在同年六月,天策府被废除,唐朝再也没有设立天策府。在整个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,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。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。

到了五代十国时期,"天策上将"的官号再次出现,为了笼络臣下,中原王朝将这个官号分别赠给了割据了湖南的大军阀:楚王马殷父子四人,表示朝廷对他们的看重。北宋初年,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、八子赵元俨也曾先后获得"天策上将"的官号,但这个时候的"天策上将"以完全成为一个级别很高的荣誉,没有任何实权。

在赵元俨之后, "天策上将"也再没有人担任过。"天策"的历史逐渐成为了故事。"天策上将"因此成为历史中比较特殊的存在。

参考文献:《旧唐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旧五代史》、《宋史》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